2020年4月7日 星期二

【DSE】六國論【伍】寫作手法

【伍】寫作手法

  1. 開門見山,下筆立論
在文章開首便提出全文的中心論點:「六國破滅,非兵不利,戰不善,弊在賂秦。」

    好處:統領全篇,使文章內容一目了然,並收一針見血之效。
  2. 先破後立

    先駁斥錯誤觀點(「六國破滅,非兵不利,戰不善」),再提出自身立場(「弊在賂秦」)。
  3. 正反立論
    
文章先正面論述賂秦必亡,之後作反面申論,不賂秦的三國(齊、燕、趙)假如戰略得宜,六國合力抗秦,則六國未必滅亡。
  4. 論證手法多樣


  • 舉例論證
    
(史例)齊人未嘗賂秦,終繼五國遷滅,何哉?與嬴而不助五國也。五國既喪,齊亦不免矣。

    (史例)至丹以荊卿為計,始速禍焉。

    (史例)趙嘗五戰于秦,二敗而三勝;後秦擊趙者再,李牧連卻之;洎牧以讒誅,邯鄲為郡。

    (語例)古人云:「以地事秦,猶抱薪救火,薪不盡,火不滅。」(也是引用論證)
(設例)向使三國各愛其地,齊人勿附於秦,刺客不行,良將猶在,則勝負之數,存亡之理,當與秦相較,或未易量。
  • 比喻論證

    以地事秦,猶抱薪救火,薪不盡,火不滅。
    
◇「薪」比喻「地」
    
◇「火」比喻「秦國的野心」

    ◇「救火」比喻「阻止秦國入侵」
    
抱薪救火,只會令火勢更強;以地事秦,只會助長秦國的野心,土地割讓殆盡,秦國野心方會休止,說明六國賂秦,終必自取滅亡。
  • 對比論證

    第二段連用多個對比,凸顯賂秦的不智,使賂秦導致亡國的論點更鮮明和突出。

    ◇秦以攻取之外,小則獲邑,大則得城,較秦之所得與戰勝而得者,其實百倍;諸侯之所亡與戰敗而亡者,其實亦百倍。(對比秦國之得與賂秦國之失
    
◇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斬荊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孫視之不甚惜,舉以予人,如棄草芥。(祖先艱苦開闢土地對比子孫視土地如草芥)

    ◇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後得一夕安寢(割地之多對比安寢日子的短暫
    
◇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無厭(諸侯有限的土地對比秦國無窮的欲望
    
◇奉之彌繁,侵之愈急(賂秦國的獻地對比秦國入侵的情況)


     5. 借古諷今

作者將六國與北宋的國情聯繫起來,揭示文章深層意思。其言外之意是借六國賂秦而亡的歷史教訓,諷諫北宋統治者妄圖賄賂外族以苟安的愚昧,甚至比六國更不如。宋室應以史為鑑,改變妥協苟安的外交政策,積極在軍事上作好準備。
好處:不直接批評朝政,免遭降罪;委婉含蓄,以史例增強論點說服力和文章深度。



     6. 感情充沛

本文雖是論說文,但字裏行間飽含作者的感情。
不僅有「嗚呼」、「悲夫」等感情強烈的嗟歎,就在夾敘夾議的文字中,也流露着作者強烈的感情。

例如對「義不賂秦」的讚賞,對「用武而不終」的惋惜,對為國者「為積威之所劫」的痛惜和憤恨。此外,對賂秦而顛覆,評為「理固宜然」,對戰敗而亡,評為「誠不得矣」。
感情溢於言表,有着強烈的感染力,使文章不僅以理服人,而且以情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