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2日 星期六

【DSE】唐詩三首(《山居秋暝》)【伍】寫作手法

【伍】寫作手法
1. 合乎體制
    (1) 體裁:五言律詩
    (2) 句式:全詩八句,每句五字
    (3) 用韻:偶句押韻:秋、流、舟、留(尤韻)
    (4) 對仗:頷聯、頸聯對偶
    (5) 平仄:按照規定上句和下句的字必須平仄相對

2. 感官描寫

  • 
觸覺:一二句寫秋雨後清涼的感受,秋意怡人。
  • 視覺:三四句寫皎潔的月光照耀松林;清澈的山泉從石上流過。
    
         第六句寫水中蓮葉搖動,漁民划着海舟回來了。

             視線由上而下,由遠而近,把山居秋晚圖刻劃出來。

  • 聽覺:第五句寫由竹林傳來的喧鬧聲,未見其人先聞其聲,引起讀者好奇,也為寂靜的山居秋景添了熱鬧,更見可愛。


3. 動靜結合

本詩既有靜態描寫,也有動態描寫,令山村景色變得豐富多姿,活潑可喜。

  • 首聯主要寫靜景,「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寫出山雨初霽,秋日薄暮之景。一個「空」字渲染出空靈空寂之美,加上「新雨」過後,讓人感到清新宜人。

  • 頷聯的景色,也主要以靜景為主。「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青松如蓋,皓月當空,山泉清洌,淙淙流淌於山石之間。即使是石上流水的一點動態,也只是以動襯靜,進一步刻劃山村秋晚的寂靜。

  • 接下來由寫景轉為寫人,詩人運用了動態描寫手法,浣女歸來時喧嘩嘻笑,順流而下的漁舟劃破空山的寂靜,極富情趣。如果沒有這種熱鬧的動景相映襯,前兩聯靜景描繪就過於冷清平淡。


4. 善用反襯

(1) 以光襯暗:「明月松間照」皎潔的月光穿過樹葉的縫隙在陰暗林間留下班駁的影子,給人以明淨清幽的感受。

(2) 以聲襯靜:「竹喧歸浣女」竹林間傳來洗衣女子的喧鬧聲,劃破山間寧靜,反襯出山村的幽靜。

(3) 以動襯靜:「清泉石上流」山泉因雨後水量充足,水勢大增,從溪石上淙淙流過。「蓮動下漁舟」蓮葉因漁舟划過而搖動。突顯出山村恬淡自然的情趣,反襯出環境恬靜而不至於冷清。

5. 反用典故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是反用《楚辭.招隱士》中「王孫兮歸來,山中兮不可以久留」的典故,把原本希望王孫歸來,不要在山中久留的意思,反過來表示山中美景令人留戀,不想離去,暗示他對官場生活的厭倦。
常見的典故經詩人如此活用,除了更覺新鮮外,還能深化主題,增強感染力。


6.觸景生情

一場秋雨過後,秋山如洗,清爽宜人。時近黃昏,日落月出,松林靜而溪水清,浣女歸而漁舟從。如此清秋佳景,風雅情趣,詩人觸景生情,覺得「空山」已成「世外桃源」,可令王孫公子流連陶醉,忘懷世事,對官場的厭惡,對山中閒居生活的喜愛表露無遺。


7. 前後呼應
 
詩中「明月」、「歸浣女」及「下漁舟」都呼應了詩題「居」、「暝」字和第二句的「晚」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