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6月19日 星期日

塞外風情(二)

第三天
早上離開草原,坐兩小時車到包頭。

五當召(網上圖片

今天的景點只有一個:有「東方小布達拉宮」之稱的五當召。召在蒙語是廟宇的意思,由於廟前的峽谷名五當(蒙語:柳樹)溝,故有此叫法,其實它在乾隆時曾賜名「廣覺寺」,不過多數人都叫它的俗名。

五當召是一座喇嘛教(黃教派)寺廟,仿照西藏的廟宇建法,依山而建,始建於康熙年間,已有三百多年的歷史,興盛時期有多達一千二百名喇嘛,活佛傳世七代。



「和氣四瑞」
五當召最吸引人的是它的藏式建築,六大殿群重重疊疊,錯落有致,全是平頂白牆方正的傳統藏式,建築物上棕色的飾帶,黑色的小窗,金色的法輪,紅色的廊柱,襯托著藍天白雲,別具特色。
我們依次進入十間建築物內參觀,內有活佛府、十米高的釋迦牟利銅像、護法金剛像、活佛(指骨)舍利塔、經堂、壁畫等等。
這些藏式廟宇無論是外觀建築還是內部建構,以至整體感覺,都和我們平日在香港及南方看到的有很大差別。
令我感動的是全廟並無外牆圍繞,殿內塑像俱全,壁畫艷麗,環境幽靜,無煙無臭。雖然我不是佛教徒,仍覺溫柔和祥和。





這一天在「漁民碼頭」吃了一餐全程最好味的午餐,餐後和主廚交談,原來是說廣東話的南方人!


 夜宿包頭神華大酒店,OK。

第四天
昨天是靜態的寺廟參觀,今日挑戰動態沙漠。
一早出發,直驅庫布齊沙漠。途中經過黃河大橋,它跨越黃河,是黃河上游最大的橋樑之一。
這條包頭市內的黃河大橋並非黃河流域河面最寬的地段,大橋本身也說不上雄偉,但對未見過黃河水的香港人來說仍是吸引的。
大橋接通包西公路(包頭–西安),橋上車來車往,橋下黃河水靜靜流淌……

黃河大橋


我們的目的地是內蒙古鄂爾多斯市境內庫布齊沙漠中的響沙灣,它是中國響沙之首,是沙子會唱歌的地方。
據說它是一個彎形沙坡,沙坡傾斜度是45度,在天晴無雨,沙子乾燥時,人從沙丘的頂部往下滑,沙子會發出嗡嗡聲,像飛機轟鳴一樣。
現在那裡已發展成沙漠旅遊度假地,人多聲雜下,聽得到就奇。









全團人加錢買套票,包括沙襪、滑沙、沖浪船、騎駱駝、索道來回和沙漠火車。內容豐富,刺激好玩。
有機會騎駱駝本已心滿意足,想不到竟然還有勇氣滑沙兼順利完成,真是無憾了。
可惜的是為了趕在午飯時欣賞一場鄂爾多斯婚禮表演,變得有點匆忙,未能盡興。
鄂爾多斯婚禮又唱又跳又講故事,水準比草原上的好得多。



離開響沙灣後下午到成吉思汗陵參觀。


關於成吉思汗葬地的傳說:
七百多年前成吉思汗率軍遠征西夏途經鄂爾多斯高原目睹這裡水草豐美花鹿出沒心裡特別高興陶醉之際失手將馬鞭掉在了地上。(馬上民族鞭不離手,掉鞭落地是不常見的事。)
部將剛要拾起馬鞭卻被成吉思汗制止了並即興吟詩一首
梅花幼鹿棲息之所戴勝鳥兒孵化之鄉衰亡之朝復興之地白髮吾翁安息之邦
成吉思汗死人們就遵囑將他葬在這裡



成陵給人一種莊嚴、潔淨的感覺。
正殿前是寬闊的廣場,殿頂是蒙古包造型,上面鑲嵌著藍黃兩色琉璃瓦。
前殿安放著巨型的成吉思汗塑像,後殿正面陳列著三頂黃緞蒙古包其中安放著成吉思汗和三位夫人的靈柩(只是衣冠塚,因為蒙古人都是密葬,下葬處是沒有任何標記的,這樣靈魂才能和大自然融合。)
東殿安放著成吉思汗第四子拖雷及其夫人的靈柩西殿供奉著成吉思汗的戰刀馬鞍及祭祀奶桶
各殿和兩廊內牆上均繪有壁畫描繪了成吉思汗的成長和畢生功勳
成吉思汗於1227年病逝至今700多年來對他的祭奠活動在草原上一代接一代地始終進行著
晚飯在全世界最大的蒙古包「天下第一包」進行,雖然只有我們兩桌的賓客,但在餐後仍為我們表演了大型蒙古族宮廷歌舞:「永遠的成吉思汗」。
這是行程中第三個表演,真是一個比一個精彩,可以移師香港文化中心,收取超過二百元的門票呢!



夜宿鄂爾多斯恆信酒店,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