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28日 星期二

【DSE】師說【拾】問題精選

【拾】問題精選

答題關鍵字:士大夫,師道,恥於從師,小學大遺,論證

1. 作者批評士大夫「小學而大遺」,「小」和「大」分別指甚麼?為甚麼作者有這樣的批評?
   
 (1)「小」:斷句朗讀之法。 「大」:人生道理、解答疑難。                                  
 
 (2) 作者眼見當時的士大夫為孩子請老師,教孩子斷句朗誦的方法,但自己卻恥於向他人求教人生道理,解決疑惑。作者認為這些士大夫只顧小學問而忽略大道理,本末倒置,因而批評他們自相矛盾。

2. 士大夫「恥於相師」的原因是甚麼?
 
 士大夫「恥於相師」的原因有三:
(1) 他們認為彼此的年紀相近,所以恥於相師
(2) 他們認為彼此的學問修養差不多,故恥於相師
(3) 他們認為向地位低下的人學習是一種恥辱;向官位顯貴的人學習又容易被看成諂媚,所以恥於相師


3. 試根據韓愈描述當時「士大夫之族」的表現,說明士大夫的身份及他們的表現怎樣造成「師道之不復」的後果。

士大夫是讀書做官的人,社會上地位較高,他們的行為對社會風氣有很大影響,若他們也不從師學習,從師的風氣當然不再存在。此外,他們聽到別人談論老師、弟子的事,就聚在一起譏笑,令有意從師的人因為害怕被人譏笑而不敢從師學習,使從師的風氣不能恢復。

4. (1) 試說明以下三個句子中韓愈認為「難」、「惑」、「怪」的原因。

當時社會的歪風
說明
嗟乎!師道之不傳也久矣!欲人之無惑也難矣!
「難」的原因:每個人都會有疑惑,但當時的人不從師學習,便難以解決疑惑。
愛其子,擇師而教之;於其身也,則恥師焉,惑矣!
「惑」的原因:當時的人會為兒子擇師,自己卻恥於向老師學習,這種做法既可笑又自相矛盾,令人費解。
巫醫、樂師、百工之人,君子不齒。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歟!
「怪」的原因:君子看不起醫師、樂師和各類工匠,但當時的君子的才智卻比不上他們,又不懂向他們從師學習,令人感到奇怪。

    
    (2) 承上題,韓愈流露出怎樣的感情?
        
韓愈對士大夫恥於從師的社會歪風感到不滿,所以嗟歎不斷,流露出憤慨 / 不滿的感情。

5. 本文中有哪些觀點,在今日仍然是合乎時宜的?

今日科技進步,媒體蓬勃發展,知識、資訊的取得非常容易,不必完全依靠老師;今日的教育制度、課程、教法等,也與古代有顯著的不同。但是《師說》中所提的許多觀點,如:「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弟子」、「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無常師」等等理念,仍然具有積極的意義,合乎時宜的。

6. 以下引文有何作用?與文章寫作目的有甚麼關係?
             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
(1) 作用:提出擇師的標準
(2) 關係:本文的寫作目的是抨擊當時士大夫恥於從師的陋習,倡導從師學問的風氣。當時士大夫不肯向年紀較自己小、地位比自己低或高的人從師學習。引文反駁他們的錯誤觀點,指出選擇老師的惟一標準是對方是否有「道」,突出從師學習的必要。

7. 試說明以下引文在句式上的類別及好處。
          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吾從而師之;生乎吾後,其聞道也,亦先乎吾,吾從而師之。吾師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後生於吾乎?
(1) 類別:「生乎吾前」至「吾從而師之」是偶句。「吾師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後生於吾乎?」是散句。
(2) 好處:《師說》一文以散句為主,同時兼用不少偶句,這種偶散交叠的方法使文章中的句式多變,節奏錯落有致,增加文章的論述氣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