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玖】文學知識
- 莊子
莊子,名周,約前 369-前 286,大約與孟子同時。戰國中期宋國蒙城(今河南商丘市)人,是老子之後道家學派的重要代表,後將他與老子並稱為「老莊」。
莊子追求心靈自由,享受逍遙人生,主張順應自然,反對有所作為;縱然一生貧窮,仍然蔑視名利,不願為富貴而役使身心。他曾短暫做過漆園吏,後退隱江湖,不再出仕。相傳楚威王曾派使者探訪莊子,重金禮聘他擔任相國,結果還是遭到斷然拒絕。
先秦諸子中,莊子文章的文學性較強,明顯脫離「語錄體」形式,標誌着散文步入成熟階段。
莊子著書約十萬餘言,多用寓言說理,想像豐富新奇,如「莊周夢蝶」、「混沌開竅」、「庖丁解牛」、「惠施相梁」、「螳螂捕蟬」等,筆調辛辣,描繪生動,句式靈活,辭彙絢麗,乃中國古代散文之佳作,對後世文學發展有一定影響。 - 《莊子》《莊子》全書的首篇是〈逍遙遊〉,有提綱挈領的意義。因此,要了解莊子的核心思想,必須先辨明「逍遙」的意思。所謂「逍遙遊」,乃強調「無心」、「無為」、「無待」之意,指遊心於無有之境。概言之,即是要人放下執念、去除成見、順應自然,體會物我兩忘之境,了解萬事萬物相對相生的概念,例如「有與無」、「大與小」、「得與失」、「利與害」等,讓心靈達致萬物齊一的境界,精神自由自在,不拘一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