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許多知識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許多知識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21年2月17日 星期三

印度酥油Ghee

許太在香港先後買過幾個牌子的Ghee。
常用的兩種都是綠色罐。
QBB品質最好,價錢較貴$105/800g

(綠罐)Lelia也不錯,價錢相宜些$90/800g
Desi:$30/200g,水汪汪的❌。
Amul是印度大牌子(其它牌子或來自馬來西亞等)
$80/905g,比較稀,用來煮餸較適合。
同樣牌子白色罐,是乳牛+水牛的油脂。
$75/905g,也可以,顏色較白。

Ghee(印度酥油),即是無水奶油,又叫澄清牛油、淨化牛油,是去除了一般牛油裏的水分和牛奶固體物,在印度及南亞地區被廣泛使用。

高品質的 ghee 能增加食物層次,使菜餚更加醇厚美味。

在許太食譜中,除了要冰凍牛油的食譜不能使用ghee外,不論中西,凡是曲奇、撻、批和酥餅等講求鬆脆的都是用ghee。

做麵包也用它,因為常忘記把牛油室溫,心急人愛用室溫ghee。

第一次購買和使用:做【一口酥】。

過往做一口酥都是用牛油的。

後來知道Ghee不但較健康,而且製成品會非常鬆脆,所以一路都想買來試吓。

今天出城經過灣仔,記得有間印度雜貨鋪,於是專登去入貨,還問google大神Ghee應該點讀。它就放在收銀旁,更特備小瓶裝,相信是有好多本地人去搵的緣故吧。

回家立即做了兩份,40多塊,真是又香又鬆又脆,許生不停口。

下次再去買罐大的,做蛋黃酥、皮蛋酥,炒餸也用得着呢。

(自此做餅不能沒有Ghee,買過綠色大罐才知道黃色小瓶裝那隻真是麻麻。)

用Ghee後感:

相對於牛油麵糰,Ghee做的一口酥麵糰比較乾散,不及前者油潤。麵糰乾散,好處是雙手不油膩,不過果仁碎不能貪心落太多,同時做得大粒一些會更易處理,壓扁時也不要太大力。至於味道,之前曾擔心味道濃烈是過慮了,我反而覺得它牛油味比牛油淡,卻多了一陣堅果香氣。口感則比牛油更鬆脆。Ghee雖然健康,但始終是油脂,也不易過量食用。

Ghee的優點:

  1. 不含乳糖:將乳糖和酪蛋白去除,不會刺激發炎,乳糖不耐者也可以放心食用。
  2. 燃點高:Ghee發煙點是285℃,幾乎是大部分油類中燃點最高的(牛油是177℃),不易分解成為可能造成身體危害的自由基,而且加熱時品質隱定。
  3. 易保存:由於雜質和水份被去除,不容易滋生細菌和腐壞,保存期較長,可常溫放置。
  4. 降低膽固醇:可以促進膽汁乳糜化脂肪的作用,進而降低血清和腸道內的膽固醇。
  5. 高營養成份:
  • 含有高量的維他命 A、D、E 和 K,能促進骨酪穩健和大腦健康,增強免疫系統。
  • 含有豐富的短鏈脂肪酸和丁酸,支持腸道健康,也更容易被人體消化,因此可快速被分解為酮體。
  • 含有大量共軛亞麻油酸,能加速脂肪代謝,減少脂肪囤積,協助減重。

2018年1月8日 星期一

度量衡



一斤 = 16两 = 604.8g = 1.333lb = 12.1市两
半斤 = 302.4g = 0.666lb

一磅 = 453.6g = 0.75斤 = 16oz
半磅 = 226.8g = 0.375斤
一oz = 28.35g

一kg = 1000g = 2.2lb = 1.653斤 = 2市斤
半kg = 500g = 1.1lb = 0.826斤 = 1市斤

(大陸)1市斤 = 10市两  = 1.1磅 = 0.5kg/500g = 13.23两

    
**********************************************************************
一呎 = 12吋 =30.48cm = 0.3048m = 0.33333碼

一m = 100cm = 39.37吋 = 3.28呎 = 1.093碼

10cm = 0.1m =3.937吋 = 0.328呎 = 0.109碼

(大陸)1市尺 = 33.33厘米 = 13.12吋
            1市吋 = 1.31吋

****************************************************************
一升Lit = 1000ml = 35.196fl. oz = 0.22加侖(英)= 0.26加侖(美)

1 fl.oz = 28.41ml

1加侖(英)= 4.546升 = 160oz
1加侖(美)= 3.785升 = 133.23oz

***********************************************************
100ft²平方呎 = 9.29m²平方米

100m²平方米 = 1076.4ft²平方呎 = 30.25坪


2014年5月2日 星期五

有機耕種第四課



蟲害防治
蟲害是有機耕種面對的最大難題,因為不使用農藥,如果防治不法,蟲蟲真的可以使你辛苦勞作後得個「吉」。

2014年4月4日 星期五

有種耕種第一課



許太喜歡種植,好羨慕別人有天台或露台。
家中大窗向南,只有冬天時才有陽光入屋,
雖然條件不佳,依然膽粗粗種菜心和青椒。
報讀明愛課程,做一個城市有機耕種農夫,
把筆記整理好,希望能改進室內種植技術。

第一課:簡介
什麼是有機耕種?

  • 無農藥
  • 無化肥
  • 無基因改造
  • 與大自然配合
  • 利用本地資源
  • 可循環再用
  • 減少污染
  • 生物多樣化
基肥:(3呎 x 2呎)
  • 花生麩 100g(葉)
  • 骨粉 50g(根)
  • 海藻肥 50g(補充微元素)
  • 熟石灰 1湯匙(中和pH)
播種方法:
  • 撒播(種子小,生長期短)
  • 行播(種子中,生長期中 /2-3個月)
  • 穴播(種子大,生長期長)(例如5吋盆種3粒)
適合4月播種的稙物:
  • 生菜(2個月)
  • 油麥菜(3個月)
  • 櫻桃蘿蔔(1 -1.5個月)(行播)
  • 莧菜(1-1.5個月)
  • 通菜(1.5個月)(行播)
  • 潺菜(2-3個月)(行播)

2014年1月17日 星期五

梁振英的循環論證


主場新聞示範的便是「竊取論題(乞題)謬誤」:把前提假設默認為真的,然後利用循環論證的方式來證明它。
(同學可重溫筆記:許太dse閱讀理解/邏輯題/「不當預設謬誤」中其它例子)

2013年11月23日 星期六

DSE中文


魯迅只是說了「晚安!」
語文老師便指出其含意、感情、寫作手法,甚至還有語例引用呢。
如果魯迅在生,相信他也不懂回答,只能無言。
看似荒謬的答案卻就是今日香港中學文憑DSE中國語文科卷一閱讀理解的標準答案!
所謂標準,即是以考評局的標準為標準!

上圖來自微博,可見這種現象其實在內地也出現,畢竟今日DSE在閱讀和寫作上的選材和形式其實是在模仿中國高考,要你揣度上意,成為奴才。今天香港考評局照跟罷了。

2013年11月16日 星期六

紀念林振強


今天,貳零壹叁年拾壹月拾陸日,是林振強先生逝世十周年。
林振強(1947-2003),綽號洋蔥頭、強伯,著名填詞人、專欄作家、漫畫家、資深廣告撰稿員、創作總監,是廣告界出名的鬼才,也是林燕妮的細佬。

2013年11月1日 星期五

嬰之亡豈不宜哉?



DSE中文:春秋時的著名政治家晏嬰,與北郭騷道別後說:「嬰之亡豈不宜哉?亦不知士甚矣。」
問:晏嬰離開齊國時的心情,應該是「徬徨」、「失望」、「自責」還是「無奈」?
答「無奈」的考生最多,但考評局話由於其當時以為自己看錯北郭騷的為人,故正確答案是「失望」,只有不足三分之一考生答對。考評局指出學生審題不周、表現欠佳.......

題目只問離開齊國時心情,那麼不是既(對北郭騷)失望」又(對受齊王猜忌感到)「無奈」嗎?甚至可以話(對逃亡感到)「傍徨」!百感交集得唔得先?
許太認為是考評局出題不周,模稜兩可,表現欠佳......

2013年10月16日 星期三

一籃子?一男子?

主埸新聞圖片


同學們,作文時請不要用「一籃子」這個詞語。

2013年10月3日 星期四

談骨氣

補習學生就讀將軍澳某直資學校,中文科喜歡用大陸教材。今年的中三中國語文選用了吳晗的《談骨氣》,結尾一段是:

「當然我們無產階級有自己的英雄氣概,有自己的骨氣,這就是絕不向任何困難低頭,壓不扁,折不彎,頂得住,嚇不倒,為了社會主義、共產主義建設的勝利,我們一定能夠克服任何困難,奮勇前進。」

真想講句 WTF!
你唔係咁樣洗腦嘛!

同學們知道吳晗是誰嗎?
等許太幫你地補下中國歷史。

1957年,吳晗積極響應毛澤東要學習海瑞剛直不阿精神的號召,寫了《海瑞罵皇帝》、《論海瑞》和歷史劇《海瑞罷官》。

1961年,中國社會經歷了「大躍進」和「反右傾」的錯誤,以及一連串自然災害,陷於極度經濟困難,這時吳晗寫下《談骨氣》。

1965年11月,姚文元發表《評新編歷史劇〈海瑞罷官〉》,指責吳晗的《海瑞罷官》是反黨反社會主義的「一株毒草」,又誣陷吳晗攻擊毛澤東,甚至被扣上「叛徒」、「特務」等莫須有罪名。「文化大革命」正式展開。

「文革」開始後,吳晗從精神到肉體慘遭摧殘,隨後於1968年被捕入獄,1969年他和妻子袁震被迫害致死;養女吳小彥於1976年在獄中自殺身亡。

中國人的骨氣在1961年前可能還有,之後已不再存在。

吳晗(1909-1969)

2013年1月10日 星期四

古籍修復第十五堂


老師示範了如何做中式函套,好想做,但由於時間不夠,應該無機會了。所以在堂上繼續做半皮精裝和帳簿。
在家則用家中物資繼續做各式各樣記事簿,送禮自用都唔錯架。
這朵印有美麗的葵花的麻布是從一個布袋拆下來的,效果好好。
雖然做布面多了加布撲這項功夫,但許太過是喜歡用布做書面。

2012年12月30日 星期日

古籍修復第十四堂


要用真的小羊皮做半皮,用刀把皮削到比紙更薄來包圓角,好難啊。
我相信我只會做一本是真皮的,還是用漆布或花布容易多了,價錢又平得多了。
除了半皮精裝,還有帳簿、中式線裝、中式函套、修復技巧……內容這麼多,但只餘下三堂罷了!

上圖是在家中DIY的記事簿。


2012年12月16日 星期日

古籍復修第十二堂


都說我們 C組做得快學得快,所以除了老師指定要做的習作外,我們還自發去做額外的創作。
這本便是許太在課堂外完成的作品,用了花布做封面,不錯吧?

平背精裝書完成後,要開始做半皮精裝了,課堂上都是忙於做準備功夫和觀看老師做的修補示範,唔知何解時間過得特別快,好快又一日,又夠鐘下課。



2012年12月13日 星期四

古籍修復第十一堂


忙碌的一堂。
老師教我們做一個西式書盒。用來保護珍貴書籍或是一些暫時無法修復的書本。